用心守护 以爱担当|11.15邬志美教授安宁会诊实录
作者:青岛安宁心理医院 发布日期: 2020-01-11 16:09 点击咨询在线专家
印象里,精神病患者被贴上冲动暴躁、无法交流、危害社会的标签,在常人眼中,他们是既神秘又恐怖的存在,见之便唯恐避之不及。 然而,在精神卫生这一特殊的临床一线,病人却被想法设法的接近,精神科专家不顾舟车劳顿、从全国各地赶来,与安宁的医护人员一道,肩负起让他们早日康复、回归社会的重任。 11月15日,伴着冬日暖阳,湖南省脑科医院邬志美教授远道而来,面对一双双暗淡无光的眼睛,她将再度携手安宁全力以赴,用心守护患者、以爱诠释责任。 亲切温和、认真细致、平易近人,这是在与患者刘苹(化名)交流时,邬教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。 “你有什么爱好?”“为什么总呆在家里?”“一个人在家会做些什么?” 面对教授温柔的问询,刘苹轻声说道:“我喜欢看书,最喜欢《本草纲目》。” “好厉害,是想学中医吗?”病房里的气氛瞬间轻松了一点。 据刘苹丈夫回忆道,刘苹年轻时遭遇过很大的人生挫折,甚至在2007年一跃从三楼跳下。从那之后,刘苹开始自言自语、情绪低落,2016年以后病情持续加重,最严重时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。 “生活中的阳光是需要主动发掘的,只在意让人不开心的黑暗面怎么行呢?你的病情没有特别严重,所以一定不能悲观。平时要走出家门,学会锻炼,培养自己的兴趣点……”很长一段时间,教授和刘苹像朋友一样交流,循循善诱的话语不断引导患者积极生活。 稍后的会诊中,教授和安宁的医生团队经过细致的分析和探讨,判断患者是伴精神病症状的抑郁发作,在治疗、用药方面给出了更加优化的方案。 小徐今年22岁,本是风华正茂的年纪,却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,丧失了学业更无法出门工作。9年病史中,美好的青春完全被病魔啃食,她自言自语、无故哭泣、无故发笑、幻听严重、常常离家出走、夏天也穿着厚厚的冬衣、个人卫生更是一塌糊涂。 “为什么总是晚上发笑呢?”教授亲切的询问着。 小徐顿了一下,慢慢说道“有两个人在我脑子里说话,我觉得好笑就笑了。” “夏天为什么要穿那么多衣服?室内戴这么厚的帽子不热吗?” “我…我也不知道。”小徐边说边摘下了帽子,露出乱成一团的头发,表情有些惊恐。 邬教授仔细分析了小徐的用药方案,向父亲建议精简用药,并希望家人能带小徐做一次基因检测,以便找准病因。 A某本来有着幸福的家庭和稳定的工作,可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把所有的平静都打破了。 车祸后,A某头脑混乱、情绪失控、动辄狂躁不安,连正常生活都无法自理。近来,A某的病情在停药后愈发严重,需要多人搀扶才能勉强站起。教授在仔细询问家属和本人后,判断患者是发作性躁狂和发作性癔症。 A某家人讲述病情时几度哽咽,眼神中流露出强烈渴望。面对家人的殷切期待,邬教授和安宁的医生团队进行了详细商讨,最终给出了三种方案供家属选择。 C某在酒店后厨工作,虽然人到中年,但对美女和爱情的渴望特别强烈。发病期间,曾经挨个去敲邻居的门,企图找到不存在的女朋友,在家里也常常做着无意义的行为,例如拿着手电筒到处照射。 和教授的交流中,C某反复表现出思维不暴露的倾向,不停耸动嘴角,笑眯眯的拒绝回答问题。鉴于患者发病才20多天,邬教授判断病人可能是急性癔症,并伴有性欲亢进,但具体病情还要持续观察。为此,邬教授精心调整了方案,在用药、照护等方面做了更详尽的安排。 面对疾病这个永远的挑战、人类永远的敌人,邬教授以实际行动,诠释着“医者父母心”的责任与担当。攻克疾病,人类或许永远在路上,但名医,就是我们的引路人…… 未来,青岛安宁心理医院将与全国名医名院继续开展精准对接、深入合作,接下来,更值得期待! 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