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的面孔,最是刺痛人心!面对他们,张卫华教授携安宁全力以赴
作者:青岛安宁心理医院 发布日期: 2020-01-11 16:06 点击咨询在线专家
年轻的面孔,最是刺痛人心!面对他们,张卫华教授携安宁全力以赴……
这个孩子太年轻了,刚上大学,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治疗,争取治好她,这也是我们医生的价值所在,我们的成就所在……
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,我们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,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信心!
我行医多年,也遇到过无能为力的时候,也很内疚,这或者是我们的医术还不精,或者是病情太顽固。医生有时是无奈的……
面对一名名风华正茂、本该带着青春的阳光,在校园、社会上肆意挥洒人生的年轻人,张卫华教授感慨良多。

为帮助精神病患者在秋季得到科学全面的会诊,为加强与三甲医院的学术交流,促进医院精神专科建设,青岛安宁心理医院于10月27日特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张卫华主任来院会诊交流。
巧合的是,这次会诊,多数患者是年轻人。从十几岁的中学生,到二三十岁的大学在校生、大学毕业生,面对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张卫华教授在认真问诊,详细了解病情后,十分感慨医生的价值,并十分坦诚在表示,医生有时是无能为力的,但会想尽一切办法,恨不能立即治好他们。
为了更多地了解病情,找准病根,这次会诊,张教授特意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了详细交谈。
患者的家属们面对张教授,眼神中都流露着渴望,一名母亲在讲述女儿的病情时,一度哽咽。她说,自己的女儿毕业于名牌大学,可是由于受到感情伤害,还有其他种种刺激,女儿的精神发生了错乱……
还有一名两鬓斑白的老父亲,或许是因为儿子患病的原因,一直是愁容满面,他说,不怕自己在家被儿子打(儿子犯病时曾经动手打过父亲),就怕儿子走不出精神病院。希望教授可以多想想办法,治好儿子的病。
面对病人的殷切期望,张卫华教授时而认真倾听,时而陷入沉思,与医院医生对每一位病人的病情进行了详细商讨,最终确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。
脸上写满了稚气,本该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地生活,她却成了医院的患者。
这位十多岁的小姑娘,时常感觉自己有鬼怪附身,家人碰一下自己,自己就会消失。而且一提上学,就会恐慌地双手抱头。
看到这个年轻的小病号,张卫华主任带着心疼地表示,“孩子的人生还长呢,我们要好好保护,咱医院的药物治疗很到位,继续用药,持续观察;同时大家和她的家人要适当沟通,建议家长减少一些对孩子的过度保护。”

“我想回去读大学”
“总有人要害我”……
眼前,另一位花季少女的脸庞,刺痛了大家的心。
她,不到20岁,刚刚步入大学校园,却陷入到了被迫害妄想中,生活在不安的水深火热中。她时常出现幻觉,感觉暗处总潜伏着危险,有人会突然出现暗算自己。
经过了解,女孩的病因可能与其家庭情况有关。父母离异,给她的心理带来了很大伤害。
目前,女孩已经在安宁心理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,情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。
“你情绪低落是正常现象,不要怕,美好的大学生活在等着你”,张教授不断地鼓励女孩,要勇敢,听医生的话,一定会战胜病魔。

“活着真没意思”,这句话,经常从他的嘴里蹦出来。
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在本该成家立业的时候,却已经产生了厌世情绪,先后有多次自暴自弃、自残自杀行为。以前,他多数时间都是自闭不语,情绪持续低落。去过多家医院都不予诊治,来到安宁心理医院以后,患者开始尝试着去和家人、医生交流,去接受新鲜的生活和心情。
“安宁心理医院这种以人为本,救他人所不能救值得大家学习”,张卫华主任大力肯定了医院的救治理念,并对用药和心理疏导方面给予了指导意见。

“总有坏人要害我”。这位大学毕业的小伙儿,同样令人唏嘘。她经常出现幻听的幻觉,而且暴力倾向严重,经常无端发怒,动手动脚。有一次,还动手打了父亲。
谈起这些,他父亲表示,自己现在后背都有印痕,儿子在家的时候,到处打架,派出所都来找过好几次了。这样下去,儿子就完了,上次来过安宁医院,效果挺好的,这次还来这里继续巩固治疗,希望儿子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。
对于这名患者的治疗,张教授与医务人员进行了会诊,大家精心调整了方案,在用药、照护等方面做了更详尽的安排。
有时,去治愈;
常常,去帮助;
总是,去安慰。
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
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。
面对疾病这个永远的挑战,
人类永远的敌人,
张卫华教授保持了一名医者的敬畏,
以及一颗赤诚的仁心。
面对攻克疾病,
面对健康体魄,
也许,
人类永远在路上。
而名医,
就是我们的领路人……

北京大学医学博士
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专科医师、副主任医师
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》社副编审、编辑部副主任
从医20年余,1994年以来从事精神科临床和科研工作,专业方向是专业方向是睡眠障碍、焦虑障碍、情感障碍、成年人精神疾病的诊治与研究,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与论文撰写。
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学术秘书,中国睡眠研究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。
担任《编辑学报》编委、《中华精神科杂志》英文编辑和审稿医生、《精神医学杂志》副主编等。以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、科普文章8篇,参与学术专着编写和翻译10部。
擅长:各种睡眠障碍、抑郁和焦虑障碍、情感障碍、成年人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